(网经社讯)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,美方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,即所谓800美金以下“小包免税”政策。面对美方施压,中方并未被动接招,而是迅速打出“组合拳”,宣布了一系列反制举措。
在此背景下,数字经济新媒体&智库网经社(WWW.100EC.CN)独家策划了“中美关税‘大战’跨境电商如何应对? 网经社大型策划报道全景式分析”。邀请了包括中国服务创新研究院院长郑吉昌教授、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高长春、四川省跨境电商协会会长张亮、丰泊国际中国区总裁霍昊扬、广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炯、青岛乐盈汇跨境电商CEO苏静、大连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厉丙毅、吉林省数字经济产业协会会长田广东、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以军、小青蛙跨境网创办人黎代云、全球贸易通集团董事长陈建旭、宁波新东方工贸CEO朱秋城、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与剑、飞鸟跨境电商创始人孙世君、跨境电商物流圈专业人士郭大侠、海南国贸消费品业务总监崔哲等行业内权威专家解读。
出品|网经社
作者|无痕
审稿|云马
配图|网经社图库
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,对华加征34%关税
4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800美元以下低价值进口商品的免税待遇,并同步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“对等关税”。其中,对中国输美商品额外加征34%的关税,综合税率将飙升至54%。这一政策自5月2日起正式实施,引发了全球多国的不满和反对。
针对美国4月2日对华加征34%关税的单边霸凌行径,中国迅速祭出一套“组合拳”,涵盖关税、出口管制、供应链安全等多领域,精准打击美国经济命脉。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全品类关税对等策略
中国自4月10日起,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%关税,覆盖农产品、高端芯片、医疗器械等全品类,且明确“不予减免”。此举导致美国对华出口成本飙升,农产品(如大豆、玉米)和能源产品(如页岩油、LNG)价格优势尽失,特斯拉等车企股价暴跌,零售巨头沃尔玛、Costco紧急囤积中国商品。美国消费者将面临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,底层民众的“钱包抗议”或成特朗普政府最大噩梦。
二、稀土出口管制
中国对钐、钆、铽、镝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,这些稀土元素是光学激光器、雷达设备、F-35战机发动机等关键材料。美国70%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,管制措施直接威胁其军工产业链,F-35生产线面临停工风险。同时,将雷神、洛马等16家军工巨头列入出口管制名单,切断其碳纤维、稀土等关键材料供应,技术“卡脖子”效应显著。
三、暂停输华资质
因美国输华高粱检出超标真菌毒素、禽肉骨粉含沙门氏菌,中国暂停涉事4家企业资质。此举既保障国内畜牧业安全和消费者健康,也警示美国企业须严格遵守贸易规则,避免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。
四、反垄断调查
中国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立案调查。杜邦在芳纶纸、Tyvek材料等领域长期垄断中国市场,抬高价格、捆绑销售,违反《反垄断法》。此举不仅维护公平竞争,更传递出“中国反击有理有据”的信号,震慑其他在华美企。
美国关税政策多跨境电商企业影响多维化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著名服务经济学家郑吉昌教授表示,美国取消小额免税政策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表现,短期内对中国跨境电商冲击显著。但我认为也将倒逼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向品牌化、合规化、本地化转型。长期来看,通过供应链重构、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,跨境电商行业有望在挑战中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郑吉昌认为,此举对中国跨境电商将在几个层面产生深刻影响:
第一,在平台与卖家层面,成本压力激增。关税、清关成本(如T86转T11/T01模式)及物流费用上涨,中小卖家利润空间被压缩,短期可能被迫涨价或退出市场。依赖直邮的“铺货型”平台需转向海外仓备货,但海外仓的高成本(仓储、运营)对中小卖家构成挑战。
第二,在物流与仓储体系方面,清关效率下降。T86模式取消后,清关流程复杂化,物流时效从3-5天延长至数周,影响消费者体验。如果供应链重构,需重新规划物流链路(如中国→墨西哥→美国),利用USMCA协定降低关税,但供应链灵活性降低。
丰泊国际中国区总裁霍昊扬认为,美国关税政策的出台,对于跨境电商的卖家/物流仓储的影响,无疑是增加了相关的销售成本,同时在我看来,也在同时迫使美国制造业强力回归,希望通过此手段解决制造业回归,短时间是有阵痛,对于民众来说是一个增加生活成本的过程,对于跨境卖家来说,是一个提高门槛的过程。但同时,我觉得也是对于中国的中小卖家的一个洗牌,把非优质的白牌/低价竞争/非合规卖家做一次清理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广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炯认为,美国关税政策对独立站卖家,使用直邮的卖家影响非常大,尤其是电商四小龙的全托管模式,几乎都是低价产品,加征25-50美金,完全没有竞争力。就目前而言,中国跨境电商在美国市场的GMV会极具震荡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小青蛙跨境网创办人黎代云认为,美国终止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,会造成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商品的税费成本增加,会冲击电商平台、卖家、物流和仓储服务商在美国业务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CEO朱秋城认为,此次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影响是双重的。传统大宗商品出口面临更高关税壁垒,而通过跨境电商渠道的“小批量、多批次”出口模式也受到直接遏制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与剑补充道,对于物流而言,运营模式将会从“直邮依赖"到“海外仓主导”重构:
首先,直邮模式加速萎缩。政策取消后,单件包裹需缴纳 30%关税或 25-50 美元固定税费,导致直邮成本激增 30%-50%。以深圳某 3C 配件卖家为例,过去通过直邮模式每件成本约8美元,新政后税费占比升至 30%,利润率从 25%斥缩至 5%。物流企业需调整服务组合,如某头部物流商已停止接受 50 美元以下包裹直邮业务,转向高价值商品专线。
其次,海外仓成为生存刚需。企业被迫将库存前置至美国本土,通过批量清关降低单件成本。例如,Temu计划 2025 年将美西海外仓面积扩大至 100 万平方米,要求全托管爆品4月前完成迁移。物流企业需从单纯运输转向"仓储+尾程配送"综合服务。
中国跨境电商"四维破壁":供应链重构、品牌溢价、多元市场与数字基建
对于如何应对,郑吉昌认为,第一,优化供应链与运营。如注册美国公司,通过本地实体采购、清关,适用一般贸易税率,规避惩罚性关税。再如近岸布局,在墨西哥等低关税地区设仓,利用“半成品+美国组装”模式降低关税负担。
第二,升级产品与品牌。聚焦高附加值品类,淘汰低利润商品,加强品牌溢价和差异化(如获得FCC/FDA认证),提升消费者粘性。同时合规化运营,严格申报流程,避免虚假申报风险,与专业报关公司合作。
第三,布局多元化市场。开拓新兴市场,降低对美国依赖,拓展中东、拉美等区域,分散政策风险。也可以独立站引流,通过TikTok、Google等渠道建立品牌私域流量,减少对第三方平台依赖。第四,行业协会与政策协同。借助中国快递协会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组织,联合发声,推动国际舆论压力,维护贸易公平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心研究员、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高长春认为,为应对影响,可从以下方面入手:
1、卖家端:800 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取消后,独立站及平台卖家需重构成本模型。建议工贸一体企业加速布局墨西哥、土耳其等“关税洼地”海外仓,利用美墨加协定(USMCA)规避25%汽车配件关税;消费品类可联合东南亚OEM 厂商进行“原产地洗牌”。
2、服务商端:物流企业应开发“关税成本可视化系统”,将HS 编码税率预判、报关线路优化嵌入物流链路;支付机构需构建关税预付资金池,缓解卖家现金流压力。
霍昊扬认为卖家如何应对,可以从提升售价,在售价方面包含税收的价格;提升产品竞争力/品牌力,通过品牌议价/产品品质解决竞争难题;把产品选品的精力避开未来美国可能第一批复苏的制造业领域,例如电动工具,例如高科技电子产品等。
四川跨境电商协会会长张亮则建议:
1、 供应链韧性构建 :域化布局:加速向墨西哥、东南亚转移产能,利用RCEP关税优惠(如越南对华电子元件关税降至0%);柔性生产:通过AI驱动的小批量定制(C2M),降低库存风险。例如,SHEIN通过实时需求预测将滞销率控制在5%以下。
2、 技术赋能合规:AI报关工具:开发智能报关系统,自动识别HS编码、计算关税,规避误报风险(如某深圳企业通过AI工具降低清关延误率70%);动态合规监控:接入金蝶云星空等ERP,实时跟踪多国关税变动,自动调整报价策略。
3、 政策红利利用:政府补贴:申请跨境电商主体培育奖励(杭州最高500万元)、海外仓建设补贴(按投资额30%补助);金融工具:通过订单贷(以预付订金为抵押)缓解现金流压力,利率较市场低30%。
全球贸易通集团董事长陈建旭补充道,对于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,应对美国加关税最重要的策略是扩大在非美国家的市场,用好数字化营销平台和工具,把市场多元化,多条腿走路,降低美国加关税带来的影响。
跨境卖家该如何应对,飞鸟跨境电商创始人孙世君表示,
首先,我们要无条件的支持国家在中美贸易战的所有举措,坚决的和国家站在一边,来应对美国加税对我们的影响。
其次,要积极的开拓新兴市场,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,也有着非常大的想像空间,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第三,大家也要有积极的心态,凡事都是处在变化之中。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,斗则双输,合则双赢。你捅我一刀,我砍你一斧头,都在流血,看看谁先支撑不住,没准10天以后,特朗普政府就宣布,加税取消了,哈哈哈
第四,危机危机,危险之中也酝酿着机会。或许经过这次贸易战,国家也会意识到,不能单纯的依靠美国的消费市场,在提振国内消费市场方面,也许会有新的思路和办法。
跨境电商物流圈专业人士、中国邮政海外仓从业人士郭大侠表示,由于豁免政策的取消,关税成本将会大幅上调,每个包裹至少上调25美金,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以低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因素,将大大减少。卖家低价值货品竞争力将会大幅降低,甚至没有货品可以销售。
这也是一个连贯性的效应,对于直发物流(特别是轻小件低货值商品运输),将会是致命打击,对于海外仓配,低货值商品将会转移备货到海外仓进行销售。这个虽然有基础费率+加征费率,总体也比单件收取25美金要低得多。
关税博弈下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协同、技术创新、全球化的战略突围
对于我国政府如何出台反制措施,青岛乐盈汇跨境电商有限公司CEO苏静认为,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:
1、贸易谈判与协商推进:通过外交和贸易渠道,积极与美国展开谈判,清晰表达中国立场,全力争取合理权益,维护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利益。
2、知识产权保护强化:加强对美国企业在中国侵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,以此回应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,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。
3、多边贸易合作推动:大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,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,积极推动全球贸易多元化发展,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话语权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大连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、大连天呈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厉丙毅建议,推动 “数字丝绸之路”建设,和东盟、海湾国家签署跨境电商合作协议,持续提高跨境电商在南美市场的渗透率,扩大中国产品在南美国家的影响力。借助中欧班列,拓展中亚国家的物流渠道,提升中国机电产品、汽车等在中亚市场的占有率。对转型品牌化、研发投入高的民营企业,在融资、上市、风险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理事陈以军补充道,政府可以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商品给予一定的关税补贴,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,鼓励物流企业优化物流网络,加大对物流企业海外仓建设的支持力度是一个方向,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拓展多元市场,举办各类跨境电商展会、交流会、洽谈会、贸易会进行一带一路市场深度拓展是非常重要的。
吉林省数字经济产业协会会长田广东认为,此次“小包免税”政策的取消,既是挑战亦是机遇。中国跨境电商需以技术创新与供应链韧性为核心,加速从“价格战”向“价值战”转型,同时依托行业协作与政策博弈争取更公平的贸易环境。
田广东教授呼吁:“唯有将危机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,方能在这场全球贸易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【小贴士】
“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”、“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”副会长单位、中欧跨境电商特别贡献单位——网经社,深耕数字经济行业18年,长期关注跨境电商,旗下跨境电商台(CBEC.100EC.CN)服务的客户:亚马逊、eBay、SHEIN、行云集团、跨境通、卓志、大健云仓、大龙网、敦煌网、递四方、至美通、考拉海购、Temu、菜鸟网络、百事泰、思亿欧、海航集团、阿里国际等。
网经社跨境电商台(CBEC.100EC.CN)是专业跨境电商门户,关注出口跨境电商、进口跨境电商、跨境电商服务商(跨境物流、跨境支付、跨境技术、跨境营销等)、跨境政策、跨境园区等,提供包括:媒体、报告榜单、供应链融资、营销、培训等服务,是跨境电商从业者、媒体、投资者、用户的首选平台。(如果您是跨境电商业内人士,欢迎合作洽谈咨询加微信:www-100ec-cn)